辯論議題感想
我想針對「支持名牌」這個議題來寫:
我想其實兩方面說的都很有道理,從兩方的辯論都可以看出其實兩方對這議題資料都準備很足夠,隨時都能引經據典引用許多名牌相關資訊,也許是題目沒有先定義清楚,導至後來辯論內容變成針對「支持名牌等不等於一定要購買」這問題作解釋,因為就正方論點他們認為可以支持名牌,但是不一定一定要購買,可以只是欣賞,畢竟他們有許多獨特的設計感。但是反方認為,你若是支持必然是要購買名牌,否則名牌經營者該如何維持其經營狀況?
名牌在這個社會中是個很特別的產物,有人說是一種投資,有人說是一種浪費。不管有沒有特別接觸,關於名牌的消息依然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舉凡某某品牌又推出新一號香水,今年秋冬某品牌主打是哪一風格,等等諸如此類的消息總是不斷的躍入我們眼簾。
名牌,在某一程度上總象徵著品質良好對許多人而言,名牌的價碼正式代表著買他的設計、品質,甚至也代表著身分地位。設計和品質可以解釋為何會有這樣的價碼,但是若是為了身分地位去買,花這個錢值得嗎?若是為了這個理由,所要要求的是什麼?是可以炫燿來得到滿足,還是認為這才是能襯出自己地位的方式?我認為名牌是屬於奢侈品,在財富充足、有閒錢時,消費名牌自然是一種使自己獲得滿足的方式,甚至還可以表現自己的品味。但是當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還不斷將自己的錢拿去購買名牌,這樣當然就本末倒置的行為。當然,前者可說是以購買名牌的方式投資,而後者當然就是一種浪費的行為。
現在的社會價值觀逐漸扭曲,「笑貧不笑娼」正是現在社會的寫照,而關於名牌的迷思更是不斷出現在許多人的價值觀中。其實,空有物質而無精神生活的人怎麼會快樂?生活富裕,但是沒有相對應有的氣質穿上再好的衣服又怎會好看?但是現在的人卻羨幕著物慾能被充分滿足的人,反倒越不重視精神上的充實。其實被名牌奴役著的人也會背負著太多的重擔:像是為了購買名牌而背負著卡債的人,這也是近來層出不窮的現象。相對來看,像國際巨星張曼玉,她是不崇尚名牌的,她自有一套穿衣風格,不盲目追隨現在的流行,認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在來搭配衣服,她的衣著讓人感到得體又大方,不追求流行卻帶起一股潮流,這樣不也很不錯嗎?
更何況,非名牌的物品不見得就代表「差、不好」,所謂的市場或有時反倒更耐用。所以我認為名牌不是不能買,而是需要量力而為,畢竟當一個人有闊綽的財產,花一些錢添入名牌行頭也未嘗不可,反倒更襯出個人品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