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9

歷史報告--《四百擊》背景時代:1960年代

1960的世界
背景:
粗體
美國:美國戰後在富裕(二戰期間 美國狠狠的賺了一大筆 瞬間跳躍成為強權)下成長的嬰兒潮一代加入社會,他們充滿叛逆、理想、革命與激情。(就像現代台灣青少年 富裕生長的情況)

歐洲:(二戰期間 歐洲整個被席捲 民生凋蔽)60年代在馬歇爾計劃歐洲經濟快速成長,但在經濟成長下隱藏社會激烈的競爭,眾多弱勢族群成為失業者。

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產生重大的變化和動蕩,許多法國最偉大的導演已流亡國外。新一代的電影人才正在孕育。法國成為「新小說」運動的策源地。當代法語文學產生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大師,卻鮮有哪個人能夠獨領風騷。法語文學在小說、戲劇、詩歌以及文學評論等各個領域都有所發展。姑且不論現代法語文學的成就及其發展趨向,至少到目前為止,法語文學的發展仍然是充滿活力、永不疲倦的。

思想:

代表:馬爾庫塞為新左派哲學家,認為文明的發展是抑制人的本能而來,在科技文明進步下此種抑制已經不合理,人應該有更大的快樂。

主張:馬爾庫塞認為在福利政策下,無產階級不再是革命的媒介,學生、嬉皮成為革命主體,應以宣傳、罷課、靜坐、遊行,甚至性解放等非暴力方式進行鬥爭。

表現:新左派不但批評共產國家的集權與教條,同時也攻擊資本社會與官僚體系、教育體系。

戰爭:

越南:1954年法軍在越南奠邊府被以武元甲元帥領導的越南人民軍擊敗, 迫使法國簽訂停戰協定,法軍退出越南戰場,從此越南,老撾及柬埔寨相繼擺脫法國殖民統治。
1959年接受阿爾及利亞獨立之後,法國採取較寬鬆的政策,容讓殖民地獨立。
1962年以後美國越戰衝突昇高,反戰群眾與學生逐年增加,軍警與學生衝突日益嚴重,越戰變成一場美國人「自家的戰爭」。

印度: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 並隨即依宗教分裂為印度及巴基斯坦兩國,之後東巴基斯坦於1971年獨立為孟加拉國
1962年與中國發生邊境衝突

西亞:自1947年開始, 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爆發多次戰爭, 其中最重要為1947年獨立戰爭, 1956年以埃戰爭, 1967年六日戰爭

影響:

前衛藝術與大眾文化:在反傳統背景下,「批頭四」的反叛音樂成為當時的代表,各種前衛藝術也不斷產生。

社會正義加強:對婦女、種族等弱勢族群的保障逐漸透過立法落實。

社會價值改變:婦女運動、性解放與個人主義的突顯改變社會原有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