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9

中醫報告--針灸

◎起源:
針灸技術的起源已難以確切考證,相傳可追溯到黃帝時代。《內經》記載黃帝曾命歧伯制定九針,成為針灸的濫觴。中國古代,魏國的皇甫謐,彙整先人的經驗,整理前人對針灸之術的理論、見解,並加上自己的臨床經驗,撰述了一部《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此書對人體臟腑、經絡、穴道以及各科疾病針灸的治療方法都做了具體的說明,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書。


◎簡介:
針灸學是專門研究各種常用針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理論和具體操作方法。針法又稱刺法。灸法又叫艾灸、古代叫灸炳。
針法是利用不同的針具,在人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施以不同的手法,給予一定的刺激,從而激發經絡之氣,調整臟腑機能,使機體恢復健康,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灸法適用艾絨等各種藥料以熏灼體表的一定的部位,以溫熱刺激,激發經絡之氣,調整臟腑機能,從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灸法與針法一樣,不僅施灸材料不一,而且施術的方法也各異。

◎治療原理:
調和陰陽
扶正袪邪
疏通經絡

◎穴位有什麼作用:
當外邪侵襲人體或人體內部功能出現不協調時,就會在人體體表出現一些疼痛、酸麻的點或線;這些線就是所謂的「經絡」,而這些疾病的反應點就是穴位,按壓這些點可並體會是否有異常反應,也可知道經絡的運行是否正常,或從而判斷與其連貫的臟腑是否健康。

◎穴位舉例與其功能簡介:
太白 消化不良、腳部冰冷、消化系統病。
足三里 能治百病,如胃酸過多、胃下垂、半身不遂、高血壓、貧血、失眠等。
手三里 胃脘痛、腸鳴腸炎、腰背疼、牙痛。
天突 喉嚨痛、打膈、嘔吐、咳嗽。
人中 昏迷、休克、窒息、中暑、癲狂、牙關緊閉、臉部麻醉。
四白 眼睛疲勞、臉部麻痺、三叉神經痛。
百會 頭痛、高血壓、發熱、失眠、目眩、鼻疾、痔瘡、耳鳴、健忘、中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