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9

軍訓報告講稿

一、我講的是關於相關罰款的部分,首先我想以案例的方式來介紹一些常見的罰款--以下是第一個案例,是關於超載:交通部公路總局下令,將嚴格取締娃娃車搭載7歲以上小學生的現象,但在記者實地到南投一所國小附近觀察,發現大部分安親班、補習班不是使用娃娃車就是用廂型車載小學生,而且超載情況普遍,十分令人擔心。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台娃娃車,娃娃車的椅子擅自改小,對小學生來說實在太小,也不符合安全規定,但司機同樣不懂法規。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幼童專用車不能載運超過7歲的兒童,縣府教育處表示,將會嚴格稽查,希望業者自律,確保學童安全。
本案例中所違反的法規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條第一項第三款貨車運送途中附載作業人員,超過規定人數,或乘坐不依規定。罰款可處3000-9000

二、第二個案例是關於超速:國內從九十六年十一月一日起,開放五百五十西西以上大型重機騎上快速道路、公路,但開放以來,嚴重超速四十公里以上高居違規排行榜的榜首,由於快速道路的速限通常都在七十公里以上,意味違規騎士的車速已超過一百一十公里。
台北市警局整理測速資料時發現,今年二月間,在洲美快速道路所取締的一宗超速案件,違規騎士的時速高達一百八十四公里,雖然以大型重機的馬力,無論是日系或歐美系的車輛,最高都可達兩百五十公里、甚至三百公里,但大型重機畢竟還是「肉包鐵」,稍一不慎便會釀成大禍。
那在這個案例中他所違反的法規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的
1.第三十三條第一項第一款行駛高、快速公路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限
2.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二項第五項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
罰款部分便如PPT.上所列

三、再來最後一個案例騎乘機車未戴安全帽:新竹縣湖口鄉德興路發生一起離奇車禍,廿歲彭姓學生騎機車,準備加速超過十五歲葉姓少年所騎的腳踏車時,可能因為車速過快,機車先是將葉姓少年的腳踏車撞倒,造成葉姓少年鼻青臉腫,全身上下多處挫傷,而彭姓學生的機車在擦撞腳踏車後,則是失控撞上路旁的水泥橋墩,彭姓學生頭部著地,造成臚內大量出血,當場死亡。檢警驗屍後指出,機車騎士並未戴安全帽,才會造成頭部著地當場死亡的意外,死者臚內大量出血是致命原因。
本案例違反的法規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一條 第 六 項
機器腳踏車駕駛人或附載座人未依規定戴安全帽。罰款500

四、再來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罰款。

五、最後介紹關於罰款的繳納方式:目前民眾的交通違規罰單可至郵局及超商繳納,不過,逾期只能持裁決書到監理單位補繳。
交通部公路總局擴大便民措施,5日起,民眾持裁決書至郵局及超商也可繳罰款。

公路總局說,一般民眾收到罰單未在應到案期限內繳罰款,將會收到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
民眾必須持裁決書到監理單位才能補繳罰款,有些民眾常覺得麻煩,錯過補繳期限,監理單位只得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公路總局今天宣布,5日起,委託代收交通罰款的範圍,將從現行交通違規罰單擴大至裁決書,由全台郵局及包括統一、萊爾富、全家、來來4家便利超商為代收據點。民眾持有三段式條碼且未逾到案期限的裁決書,可自行選擇繳納方式。
公路總局提醒民眾,接獲的裁決書,若處分事項除罰鍰外,尚有代保管物件及須審驗駕照、或吊(扣)銷駕(牌)照處分以及應參加道安講習者,則不得至郵局或超商繳納,仍應到案監理所、站辦理

歷史報告--《四百擊》背景時代:1960年代

1960的世界
背景:
粗體
美國:美國戰後在富裕(二戰期間 美國狠狠的賺了一大筆 瞬間跳躍成為強權)下成長的嬰兒潮一代加入社會,他們充滿叛逆、理想、革命與激情。(就像現代台灣青少年 富裕生長的情況)

歐洲:(二戰期間 歐洲整個被席捲 民生凋蔽)60年代在馬歇爾計劃歐洲經濟快速成長,但在經濟成長下隱藏社會激烈的競爭,眾多弱勢族群成為失業者。

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產生重大的變化和動蕩,許多法國最偉大的導演已流亡國外。新一代的電影人才正在孕育。法國成為「新小說」運動的策源地。當代法語文學產生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大師,卻鮮有哪個人能夠獨領風騷。法語文學在小說、戲劇、詩歌以及文學評論等各個領域都有所發展。姑且不論現代法語文學的成就及其發展趨向,至少到目前為止,法語文學的發展仍然是充滿活力、永不疲倦的。

思想:

代表:馬爾庫塞為新左派哲學家,認為文明的發展是抑制人的本能而來,在科技文明進步下此種抑制已經不合理,人應該有更大的快樂。

主張:馬爾庫塞認為在福利政策下,無產階級不再是革命的媒介,學生、嬉皮成為革命主體,應以宣傳、罷課、靜坐、遊行,甚至性解放等非暴力方式進行鬥爭。

表現:新左派不但批評共產國家的集權與教條,同時也攻擊資本社會與官僚體系、教育體系。

戰爭:

越南:1954年法軍在越南奠邊府被以武元甲元帥領導的越南人民軍擊敗, 迫使法國簽訂停戰協定,法軍退出越南戰場,從此越南,老撾及柬埔寨相繼擺脫法國殖民統治。
1959年接受阿爾及利亞獨立之後,法國採取較寬鬆的政策,容讓殖民地獨立。
1962年以後美國越戰衝突昇高,反戰群眾與學生逐年增加,軍警與學生衝突日益嚴重,越戰變成一場美國人「自家的戰爭」。

印度: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 並隨即依宗教分裂為印度及巴基斯坦兩國,之後東巴基斯坦於1971年獨立為孟加拉國
1962年與中國發生邊境衝突

西亞:自1947年開始, 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爆發多次戰爭, 其中最重要為1947年獨立戰爭, 1956年以埃戰爭, 1967年六日戰爭

影響:

前衛藝術與大眾文化:在反傳統背景下,「批頭四」的反叛音樂成為當時的代表,各種前衛藝術也不斷產生。

社會正義加強:對婦女、種族等弱勢族群的保障逐漸透過立法落實。

社會價值改變:婦女運動、性解放與個人主義的突顯改變社會原有價值。

憲法課加分作業--辯論議題感想

辯論議題感想
我想針對「支持名牌」這個議題來寫:
我想其實兩方面說的都很有道理,從兩方的辯論都可以看出其實兩方對這議題資料都準備很足夠,隨時都能引經據典引用許多名牌相關資訊,也許是題目沒有先定義清楚,導至後來辯論內容變成針對「支持名牌等不等於一定要購買」這問題作解釋,因為就正方論點他們認為可以支持名牌,但是不一定一定要購買,可以只是欣賞,畢竟他們有許多獨特的設計感。但是反方認為,你若是支持必然是要購買名牌,否則名牌經營者該如何維持其經營狀況?
名牌在這個社會中是個很特別的產物,有人說是一種投資,有人說是一種浪費。不管有沒有特別接觸,關於名牌的消息依然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舉凡某某品牌又推出新一號香水,今年秋冬某品牌主打是哪一風格,等等諸如此類的消息總是不斷的躍入我們眼簾。
名牌,在某一程度上總象徵著品質良好對許多人而言,名牌的價碼正式代表著買他的設計、品質,甚至也代表著身分地位。設計和品質可以解釋為何會有這樣的價碼,但是若是為了身分地位去買,花這個錢值得嗎?若是為了這個理由,所要要求的是什麼?是可以炫燿來得到滿足,還是認為這才是能襯出自己地位的方式?我認為名牌是屬於奢侈品,在財富充足、有閒錢時,消費名牌自然是一種使自己獲得滿足的方式,甚至還可以表現自己的品味。但是當一個人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還不斷將自己的錢拿去購買名牌,這樣當然就本末倒置的行為。當然,前者可說是以購買名牌的方式投資,而後者當然就是一種浪費的行為。
現在的社會價值觀逐漸扭曲,「笑貧不笑娼」正是現在社會的寫照,而關於名牌的迷思更是不斷出現在許多人的價值觀中。其實,空有物質而無精神生活的人怎麼會快樂?生活富裕,但是沒有相對應有的氣質穿上再好的衣服又怎會好看?但是現在的人卻羨幕著物慾能被充分滿足的人,反倒越不重視精神上的充實。其實被名牌奴役著的人也會背負著太多的重擔:像是為了購買名牌而背負著卡債的人,這也是近來層出不窮的現象。相對來看,像國際巨星張曼玉,她是不崇尚名牌的,她自有一套穿衣風格,不盲目追隨現在的流行,認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在來搭配衣服,她的衣著讓人感到得體又大方,不追求流行卻帶起一股潮流,這樣不也很不錯嗎?
更何況,非名牌的物品不見得就代表「差、不好」,所謂的市場或有時反倒更耐用。所以我認為名牌不是不能買,而是需要量力而為,畢竟當一個人有闊綽的財產,花一些錢添入名牌行頭也未嘗不可,反倒更襯出個人品味。

憲法課加分作業--時事評論

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
這次美國的總統大選,選出了美國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代表著一直存在於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有下降的趨勢。一直以來美國被稱為種族大融爐,但是我認為其實有一種說法更貼切;「種族大拼盤」,為什麼呢?因為美國白人對於其他種族如黑人、黃種人等都帶有歧視的眼光,對自己的種族擁有種族優越感。所以這次的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所推出的二位候選人,其實都打破了一些舊有歧視現象—希拉蕊:打破對女性的歧視;奧巴馬:打破對黑人的歧視。
再者,奧巴馬其實代表著一股比較清新的勢力,因為他實際執政經驗其實不如共和黨派出的麥肯是位老將,也許是因為人民對上一任布希總統的滿意度極低,所以才意外將執政經驗短許多的奧巴馬拱上高位,我想這是一部分的原因。
還有,我很欽佩他在競選演講中常強調的:「美國是一個國家,不分共和黨或民主黨,男性或女性,黑人或白人,基督徒或猶太信眾,在處理美國面臨的重要問題時,大家都是美國人。」代表著他一種比較謙虛的特質。
甚至,我想他的成長背景也許也帶給他一種不一樣的視野,有別於土生土長的美國白人,他的視角較廣闊也更願意接納不同意見的國家。
不過我想這些想法都是旁觀者的角度,也許對美國人來說,奧巴馬代表著他們要朝向一個新紀元邁進的開始。

國文作業--【寫真傳神-我家的照片】阿里山遊記


這個寒假跟家族一同出遊到阿里山,一開始我聽到這個決議後很震驚,因為我本身已經在嘉義唸書了呀,而阿里山又是嘉義這麼著名的景點,和父母也在之前就來阿里山旅遊過了。不過和整個家族一起出來玩的感覺會更不同吧,我是這麼想著,進而答應了這場旅行。
出發的第一天我們為了避開春節出遊人潮,選在早上七點出發,所以早上五點爬起來睡眼惺忪的我,只得努力打起精神踏上旅程。在高速公路上停的休息站,我們就先見到一棵數十歲的老樹,枝葉繁茂的模樣讓我不禁對接下來阿里山神木群的景色更為期待。
終於進到阿里山,但依然有著長長的山路等著我們,繞呀繞著終於抵達「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正門口,進到旅社安頓好行李後我們決定走出去吸收芬多精,體驗阿里山五奇--「鐵路、森林、雲海、日出、晚霞」的其中一奇,森林。在邁向神木群步道的方向,沿途經過的三代木等景點勾起了我的兒時回憶,也見到許多植物,像是櫻花,布滿路旁的行道樹,這種景色真是令人難忘。此外還有一些寺廟,多了些肅穆感。進入神木群步道,納入眼簾的即是一棵又一棵的神木,很雄偉很壯闊,每棵神木旁都附有簡介,告訴我們他們的樹種和年齡,最老的樹木也有幾百歲了,站在神木群的旁邊感覺自己很渺小,也讚嘆著大自然的偉大,看著他們聳立再這個與塵囂遠離的地方這麼久,度過許多狂風暴雨以及人為砍伐,想到這些情景很令人感動。
晚餐,也是封面這張照片取景地點─「日出有大美」,一間佈置很溫馨的餐廳,店主巧思利用自己已長成的三個兒子幼時的玩具和照片佈置在餐廳的許多地方,在這裡用餐感受到滿滿的愛,在店裡走動腳步都不禁放慢了,因為想要慢慢品味著店內的一切。此外還有許多創意製作的商品,從筆記本、蠟燭、餅乾、巧克力,每一樣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菜單甚至還是手寫的內容以及手工製作的封面!餐點的製作很用心,吃完這頓晚餐有著很大的滿足感。
第二天清晨為了看日出,四點就被moring call叫醒,清晨四點的阿里山真不是普通的濕冷,穿著雪衣依然能感受到被霧氣包圍著的滋味,每一句說出來的話都伴隨著白色的煙,對於平地生活的我們很奇妙。進到由原木所建構的阿里山車站,人潮很擁擠,滿滿都是要出發往祝山觀日的人們,我想全台四、五點人潮最多的車站大概就是這裡了吧。小火車內因為人潮不斷擠進來而顯得像擠沙丁魚似的空間,原本濕冷的空氣也慢慢的升溫起來,不過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興奮與期待的表情,讓我也不禁跟著一起期待,也增加了要觀賞日出的興奮感。這也是阿里山的五奇之一--「鐵路」。
終點站,祝山山頂,體會五奇中的雲海和日出的人,比起車站人潮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耐心的等著日出來臨。有著當地的一位村長細心的解說,關於日出方位,以及一些阿里山的簡介都讓人打發了不少等待的無聊感,而且口福也不少,他傳下了些櫻花果還有其他阿里山的名產。隨著日出時間慢慢接近,大家的情緒也不斷上升,山頭上原是雲層籠罩著一片漆黑,逐漸露出光輝,雲海在太陽即將出來的前一刻特別的美麗,突然間,太陽就這麼的出現在山頭,興奮之情上升至最高點,隨後反射在周圍雲層的光輝又是人們不斷捕捉的美好畫面,最後我們帶著滿足的心情踏上回飯店的旅途。
稍作休息後,接近中午時我們退宿,雖然在下山中途遇上了車禍導致的塞車,但是一家人說說笑笑的也是感覺不到時間的漫長。就這樣結束了為期兩天的旅程,很開心也很滿足。